定制西装划算吗-定制西装怎么砍价最快
在合作中,自己的利益最大化,这种思维会困住你的格局
1.
买东西时我们都喜欢砍价,很多人都是习惯了。卖东西的人也能接受,陪你砍呗,很多报价其实早已留出了讨价还价的空间。就像双十一很多商家的营销伎俩,先提价再打折,还赚你个购物心情愉悦。
大爷大妈去菜市场买个菜,几毛钱也砍砍。他们时间也富裕,就当找人说说话,聊聊天,这就是生活中的烟火气息。老在这菜市场一日三餐地买菜,一来二去都熟了,砍来砍去可能就是为了个乐。其实砍不下来也没关系,该在哪儿买在哪儿买。一块五的菜还能砍出五块来吗?也就是习惯了随口问一下。
但是放到买大件上,不去探探底减点钱,我们总会觉得自己吃了亏,心里不愉快。
最近快到315了,去商场买个电器,那就得问问有没有315活动价。平时去看,就跟销售要个折扣价,一般店面都能自行决定给打折,如果你表现得可买可不买,他想拿下这单,那就下狠心给你个大折扣,但是如果你不问,那他们也不会主动说,原价卖给你。在这方面,体现出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道理。
在交易中,我们每个人打思维底层中都希望自己的利益能最大化,这是一个顽固的惯性思维。从自己的立场出发,有冲动尽可能地高价(卖方)或尽可能的低价(买方)来成交,试图把对方的那些利益也都榨干。
在这个过程中,很多人往往会忘记分寸,只追求最大化利益,而没有换位考虑一下对方的利益,最后控制不住贪欲,甚至会搞砸到手的买卖。对买家来说,也许你压价压得狠了,跌破了卖方的成本,那卖方也有办法啊,嘴上答应卖给你,但是给你个以次充好的东西。很多企业对企业的交易就会发生这样的问题。
2.
最近家里装修,把装修全包出去,交给法国的一个品牌乐华梅兰来做。本想这么大的牌子,在欧洲有一百多年历史,也许会正规一些,能帮我们节省时间和精力,心里预期是多一点钱就多一点钱吧。
可结果呢,发现装修行业,大牌也都是水挺深。
中国市场,装修业没到充分竞争的水平,仍然是内外资都一样忽悠业主,因为这个行业往往是一锤子买卖。国外品牌到了中国,也是与本土装修队合作,装修行业那些虚高价格、缺乏责任心的问题依然存在。他们没有动力去改变,去做得更好,这是因为如果更规范了,意味着很多环节设计师和包工头他们自己挣不到钱,那就没人来和这家公司合作了。
全包正是抓住了客户想省心的心理,在给你推荐材料时推给你一些价格高的,不留心不懂行,可能就被蒙过去了。
我们经过比较后会发现,同样的东西,设计师推荐的材料价格能高出30%。而我们直接向供货商取消合作时,卖方很直接的一句,“老弟呀,是价格问题吗?价格问题,姐给你降钱。”
这么一说,瞬间对这个品牌的信任就崩塌了。他们的专业服务是否被利益关系所影响,这就难说了。有几分是站在为客户利益着想?我算不出来,我是全不信了。
于是,后面的东西就自己花精力去买吧。
交易中,信任是很宝贵的,失去了信任,就失去了后续挣钱的机会。把对方当傻子,每个环节都最大化利益,这是做不长远的。现在信息流通那么快,口碑会起到越来越大的决策参考作用。如果你决定要长期做一件事,而不是一锤子买卖,最好的策略就是不要竭泽而渔。
3.
房产中介是个鱼龙混杂的领域,我们印象中,房产中介可能是穿着西装,但油嘴滑舌,在我们不懂的情况下忽悠我们。
但是最近我碰到一个改变我刻板印象的中介。要做大事,还真的得用她这样的思维。
她在我们那片小区的电梯中上了链家的框架广告,广告上她是店里面和片区的销售冠军,3年卖了100多套房。
有些中介是先想着把自己手上的房源推给买家,而她是从客户的各种需求出发去挖掘房源,她还会把政策走向以及小道消息都给你分析清楚,像专家一样有深入思考。很多中介是做不到的,脑子乱,为了让你快买房,什么合适不合适地都会推给你,他们不是帮着客户理清自己的需求,而是在利用客户想不清楚的时候快速脱手自己的东西。
她不是催促你成交的那种销售。中介往往是希望快速成交,落袋为安,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,房子差一点,不那么满足条件,也可以粉饰一下,让买方快速买下来。很少有人会换位思考,延迟自己的满足,高度为客户利益考虑,基于一个长期的时段来看待自己做的事业。而她,在看的房子不好,实际不满足你的需求的时候,能够拦着脑袋发热的你,在坐在一起谈判的时候,你犹豫了,那就从谈判桌上撤下来,而不是让你一时冲动买下来,买完了想想就后悔。2016年的那个情形,在北京都是抢房子,上午挂出来的房源,我们下午看房,晚上就被别家签走了。着急而头脑发热是常有的,这一点会被一般的中介利用。
在房屋交易完之后,交房之时,坦白说因为双方没有沟通清楚,最后我拿到房时,对方没有把废旧家具等不要的东西都清走。当我们对这位中介要求对方清走时,她想到的是为了避免误会,自己出了钱来清这个清垃圾。这是懂的舍小钱而赚大钱,一切为大局服务。
为客户利益考虑,客户能感受到。不为客户利益考虑,客户也能从心里清楚地感受到。
4.
从追求己方利益最大化的思维中跳出来,到考虑客户利益,这种长久共赢的思维不是每个人都能建立起来的。
控制自己的贪欲很难,这是反人性的,所以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常人。
李嘉诚经商就是用的舍利给合作伙伴的思维。用香港**中常见的话说,就是有钱大家一起赚。
有记者曾经问李泽楷,“你的父亲李嘉诚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?”
李泽楷说:“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,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。”
记者可不信。
李泽楷又说:“父亲叮嘱过,你和别人合作,假如你拿七分合理,八分也可以,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。”
这六分到八分之间两分的利让出去,财散人聚,让合作伙伴赚一些,找李嘉诚合作做生意的人自然就多了。
商人说话,虚虚实实。但在真实的商业中,也许不是这样板的比例。不过这个思维,舍与得的安排,确实有智慧。
5.
我们现在的社会,越来越多地依靠商业以及一起合作。能做到分利给合作伙伴的人,这样的人做成大事是早晚的。而那些精明算尽的人,往往落成了常人,这也无可厚非。算尽也不是错,只是因为格局而失去了更大的机会。
在房产交易中,有些买方会通过中介比如链家去看完房后,再找一些小中介去完成交易,就为了省一点中介费。这样的买方在我眼里,我是不敢跟他们交易。我会担心整个交易过程中的风险,对方的诚信是否会出问题。为了小利而丢掉契约精神,别人怎样我是管不了,我自己的房子是不会冒险和这样的人打交道的。
在生活中,商场之外,其实我们这般平凡人也能用这样的思维长久地经营自己。
长久之计,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,做事靠谱,虑别周全别人的需求和感受,万事不一味追求自己占便宜,自己最牛。给别人一些面子,一些利益,留点余地。有来有往,之后还有再合作的机会,口碑传出去,合作伙伴也越来越多,机会越来越多。
而抱着一锤子买卖的想法,任何事都把对方榨干,那将来,恐怕就路越走越窄,伙伴越来越少了。
你为了省钱做过哪些奇葩事?
1、2011年刚毕业,在武汉一家保险公司做事,因为没钱,但是公司要求穿西装,所以一个从不逛街的直男,为了能买便宜点的西装,在武汉步行转了几个小时,最终看中了1套标价300块钱的西装,并且为了砍价,真的面红耳赤和老板讲价了20分钟,最后花了280元买了。2011年保险公司并不提供底薪,所以只能在朋友家蹭吃蹭喝,代价是每天帮朋友买菜,做家里卫生,最后坚持了三个月,辞职换了工作。
2、找工作那会儿,需要到另一个公交站坐车(空调车2块,普通车1块),因为只有一站路,为了省这一块钱,正中午的顶着大太阳走路15分钟到那里。
3、当时从保险公司辞职后,因为囊中羞涩,并且实在无脸跟家里伸手,所以去了一家酒楼当服务员,工资是每月1400元,男生当时大部分都是做传菜员,但是传菜员工资比服务员低200元,为了能多挣这200元,和多吃一顿晚饭,每天需要多上班2个小时,并且下班要看客人离开的时间。
4、刚上班的时候,没有什么钱,早上吃两三块钱的鸡蛋饼或者不吃早餐,每天晚上只吃一个烧饼或者5块钱一碗的蛋炒饭,逛街都不敢去商场,衣服也是买地摊货或者在某宝上买便宜的。从没有买化妆品和护肤品,身边的男同事经常拉我去逛街,或者旁敲侧击的让我学学穿衣打扮。
5、2012年来到了上海,在一家KTV上班,因为晚班比白班多100元工资并且能多吃一顿工作餐,因此连续上了12个月的晚班,并且除夕和大年初一连续上班48个小时,就为了300元的奖金。
6、2013年来到北京,做广告活动,天天加班只是常事,晚上因为活动搭建安装太晚,没有任何公交地铁回家,为了省钱,直接在网吧通宵熬过一晚,第二天再继续做工作。
7、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2014年的一个冬天,在北京顺义做活动,晚上搭建完了之后已经是凌晨2点,外面刮着刺骨的寒风,还有一些雪花飘舞,如果回家,打车至少需要300块,住快捷酒店都是200起,旁边又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休息,因此顶着寒风,步行了20分钟找到一家肯德基,在一片脚臭味中找到一个角落,休息了几个小时(并且不敢买东西吃,对于当时的我实在是有点贵)。
8、帮一个客户做活动,客户订的五星级酒店有空余的房间,因此可以让我免费住一晚。但是这个房间只包括住宿费,所以吃饭和房间消费都是需要自己花钱,离旁边吃饭的地方又都很远,半夜里外卖又很少,而且房间里东西都特别贵,矿泉水都25元一瓶,所以只能烧自来水喝,然后等了40分钟点到了一份打折外卖。
9、有次回北京买错了汽车票,凌晨12点半到北京丰台的一个汽车站,车站旁边的宾馆是300元一晚,打车回住宿的地方也大概是300多块钱,并且司机因为不熟悉路并不愿意去昌平,而且自己兜里只有150块钱,司机见我一个小姑娘大半夜的没有地方去,就50块钱送我到地铁站,自己找网吧落脚,天亮了坐地铁回去。到了地铁站旁边后找不到网吧,周围没有24小时营业的店,就找到一家快捷酒店,他们前台值班的小姑娘收留我,让我在没有打扫的一个房间里待到天亮。
以上是身边的朋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,想到就心酸。
宁波城隍庙买衣服 现在砍价能砍多少?还有3楼和一楼是不是价位不一样啊?
一楼的租金高,相对来说当然是3楼的容易砍价拉,你的确是买贵了,还价的时候要狠,不要怕没面子,我是做服装行业的,一件衣服的成本一般都不超过50,当然有些特殊的除外,比如西装之类的,如果是杂牌的雪纺加牛仔裤,我感觉150以下你应该可以买到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